
英国利兹大学的Kwdalgarno 等人,对美国 DTM公司自己开发的 SLS 快速清粉制模工艺技术做出来的注塑模具形坯的清粉处理工艺技术,进行了深入研究。美国的维托·热尔瓦西(Vito Gervasi)研究团队对随形冷却管道的结构进行了研究,提出了一种很独特的随形冷却管道结构形状。他们还基于 SLA 快速成型技术来制造注塑模具,通过实验发现,这种特殊的随形冷却管道结构能让注塑过程中的冷却效率提高不少,还能让注塑模具型腔内冷却得更均匀。

美国的 D - M - ECompany 研究团队在随形冷却管道结构布局方面也有很大成果,他们开发研究的基于煤矿模型的随形冷却管道布局结构,能让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显著提高。咱们国内对注塑模具随形冷却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。2001 年,台湾大学的 LI 研究团队把复杂塑件的结构分成不同类别简化,然后借助计算机特征识别算法,给不同特征的结构设计随形冷却管道。设计原理有点像镶拼式的结构,用传统加工方式做出不同部位的结构模型,最后把加工好的不同部分组合起来,就能让模具型腔内冷却得比较均匀。对于一些长条类的塑件产品,因为它轴向尺寸比较大,所以很容易出现翘曲变形。针对这种塑件产品,台湾团队提出了喷泉式冷却和隔板式冷却的方法。这两种方法得在型芯上钻孔,这样冷却介质就能在型芯里流动,这种冷却方法能增加型腔内的有效冷却面积,提高冷却效率,通过减少冷却时间达到均匀冷却的目的。但是如果塑件产品的结构很复杂,有壁厚差距较大的区域,就会出现冷却不均匀的情况,所以这两种冷却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。